明朝北京城哪个门用来斩首 为什么故宫牌匾上的“门”字都无勾,背后真相很残忍

推出午门斩首是如何,明清时期斩首到底在什么地方~

明朝时斩首地方是西四牌楼(当时叫西市)
菜市口,清代杀人的法场。北京的胡同多,街口就多,名气最大的当数宣武门外的菜市口。菜市口名气大是因为那曾是杀人的地方,是刑场,有不少名人都是被斩首在菜市口。戏文中唱道“推出午门斩首”,其实是拉到菜市口“出红差”,砍头!犯人被杀后,尸体被人运走,血迹即被黄土垫盖上,尔后便有人在此卖菜,菜市生意兴隆,故菜市口由此而得名。
菜市口在京城的名气可是不小,一千年前的辽代,这里是安东门外的郊野,金代是施仁门里的丁字街,明朝时是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场,沿街菜摊、菜店众多,所以“四九城”的许多人都来此买菜,并把菜市最集中的街口称为“菜市街”,清代时改称“菜市口”,此名一直沿用到今日
使菜市口名声大振的主要原因,是清政府将杀人的刑场从明朝时的西四牌楼(当时叫西市)移至宣武门外的菜市口。据说当年的刑场就设于今天的菜市口大街北侧十字路口附近,每到冬至前夕对判为“秋后问斩”的囚犯执行死刑。死囚在天亮前被推入囚车,经宣武门,走宣外大街到菜市口,囚犯由东往西排好,刽子手手执鬼头刀也依次排列,头被砍下来后,挂在或插在街中木桩子上示众。清咸丰末年(1861年)“八大顾命大臣”之一的肃顺和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戊戌变法“六君子”都是在菜市口被杀害的。以后“菜市口”逐渐成为“刑场”的代名词。1911年随着清王朝的灭亡,刑场被转移。以后这一带逐渐成为宣外大街最繁华的商业街和交通枢纽。

“门”字的这种末笔不带钩的写法源于宋朝,据说南宋把首都挪到临安后,玉牒殿走水失火了,殿门都被烧光了,有的大臣上奏说,宫殿匾额中的‘门’字,最后一划都有钩,带火笔,因此招火,将这些匾额全部烧掉才能避免火灾。从此以后凡宫殿里的匾额书写带“门”字的都不能加钩。
明朝开国的初期,诸处宫殿、官舍、城门逐渐建成。一次,朱元璋命中书詹希原为太学集贤门写门匾。詹希原是明初著名的书法家,到朝中任职为舍人,常为宫殿和公署题写匾额,人们以其书法为奇,并且将他的书法珍藏,詹希原因此被称为“国朝第一”。他在写匾额的时候,把“门”字的最后一竖向内钩起稍微高了一些。太祖朱元璋看了以后,大怒说:“我本来想召集贤士,你却想闭门堵住贤士的路吗?”于是下令斩首了詹希原,并且用粉液涂掉了“门”字的那一钩。此后,明朝的各处宫殿、公署、城门的“门”字都不带钩,不仅南京城如此,朱棣营建北京城时也沿袭看这个传统。

朱元璋
清代紫禁城的建筑大体保持了明朝的原貌,只是各城门和宫门的匾额重新进行了命名和更换,主要是增加了满语,满汉并列。然后,“门“字没有钩的独特习俗仍被顽强的保持了下来。

宣武门。
明清时期的北京城门有“内九外七皇城四”之说,各城门在历史上都有它不同的功用。
“内九”是指内城九门,即东直门、西直门、朝阳门、阜城门、崇文门、宣武门、前门、德胜门和安定门。东直门明朝时称为崇仁门,是专通柴草车的城门,俗称“柴门”。西直门明朝称为和义门,每天早晨,从玉泉山运来的水从此门进入城内,再送入皇城,因此又叫“水门”。朝阳门又称齐化门,里面有许多为皇城储备粮食的仓库,所以俗称“粮道”。阜城门又叫平则门,从门头沟运来的煤从此门入城,俗称“煤道”。崇文门又称哈德门,每天从这里进出很多专门运送酒的车辆,所以又叫“酒道”。宣武门叫顺治门,犯有杀头之罪的人就从此门押往菜市口斩首。前门叫正阳门,是专供皇帝出入的大门。黎民百姓只能从两边的月门出入。德胜门是军队凯旋班师回朝入城的大门。安定门是军队出征时走的大门。
“外七”是外城的七个城门,指广渠门、广安门、左安门、右安门、东便门、西便门和永定门。这些城门都是平民百姓出入用的城门。
“皇城四”是指紫禁城的四个门,即大明门(天安门)、地安门、东安门和西安门。这四个城门平民百姓是不准进入一步的,只有文武大臣和皇宫内的人员才可以在严格检查下进入。

天安门的前身应该不是大明门吧,大明门在清时改为大清门。天安门应该是原承天门。

在电视连续剧里,经常会听到“推出午门斩了!”等话语,午门成了传言中处决死刑犯的场所。实际上是以讹传讹,斩首从来不在午门举行。午门建于明代,由永乐皇帝朱棣所建。明代,只是“廷杖”时在午门处决,但有时也会打死,所以成了杀人的地方;清代只是打仗回来庆祝在午门而已。其实明清皇宫门前极其森严,犯人“斩首市曹”决非此地,而是必须押往柴市(今西四)或菜市口等地刑场处决的

相关评论:


上一篇:
下一篇: